膀胱癌
?
病因
膀胱癌的病因復雜,既有內在的遺傳因素,又有外在的環境因素。較為明確的兩大致病危險因素是吸煙和職業接觸芳香胺類化學物質。吸煙是目前最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險因素,30%~50%的膀胱癌由吸煙引起,吸煙可使膀胱癌危險率增加2~6倍,隨著吸煙時間的延長,膀胱癌的發病率也明顯增高。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險因素是與一系列職業或職業接觸有關。現已證實苯胺、二氨基聯苯、2-萘胺、1-萘胺都是膀胱癌的致癌物,長期接觸這類化學物質者患膀胱癌的概率增加,職業因素所致的膀胱癌患者約占膀胱癌患者總數的25%。與膀胱癌相關的職業有鋁制品、煤焦油、瀝青、染料、橡膠、煤炭氣化等產業。
臨床表現
大約有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最初的臨床表現是血尿,通常表現為無痛性、間歇性、肉眼全程血尿,有時也可為鏡下血尿。血尿可能僅出現1次或持續1天至數天,可自行減輕或停止,有時患者服藥后與血尿自止的巧合往往給患者“病愈”的錯覺。有些患者可能在相隔若干時間后再次出現血尿。血尿的染色由淺紅色至深褐色不等,常為暗紅色,有患者將其描述為洗肉水樣、茶水樣。出血量與血尿持續時間的長短,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大小、范圍和數目并不一定成正比。有時發生肉眼血尿時,腫瘤已經很大或已屬晚期;有時很小的腫瘤卻出現大量血尿。有些患者是在健康體檢時由B超檢查時發現膀胱內有腫瘤。有10%的膀胱癌患者可首先出現膀胱刺激癥狀,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難,而患者無明顯的肉眼血尿。這多由于腫瘤壞死、潰瘍、膀胱內腫瘤較大或數目較多或膀胱腫瘤彌漫浸潤膀胱壁,使膀胱容量減少或并發感染所引起。膀胱三角區及膀胱頸部的腫瘤可梗阻膀胱出口,而出現排尿困難的癥狀。
診斷
對于40歲以上出現無痛性肉眼血尿,應考慮到泌尿系腫瘤的可能性,特別是膀胱癌。綜合患者既往史、家族史,結合癥狀和查體做出初步判斷,并進一步進行相關檢查。檢查方法包括尿常規檢查、尿脫落細胞學、尿腫瘤標記物、腹部和盆腔B超等檢查。根據上述檢查結果決定是否行膀胱鏡、靜脈尿路造影、盆腔CT或/和盆腔MRI等檢查明確診斷。其中,膀胱鏡檢查是診斷膀胱癌的最主要方法。
治療
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為非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和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非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多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用膀胱灌注治療預防復發。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和膀胱鱗癌、腺癌患者多采用全膀胱切除術治療,有些患者可以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術治療。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也可先進行新輔助化療+手術治療的方法。轉移性膀胱癌以化療為主,常用的化療方案有M-VAP(甲氨蝶呤+長春花堿+阿霉素+順鉑)和GC(吉西他濱+順鉑)及MVP(甲氨蝶呤+長春花堿+順鉑)方案,化療的有效率為40%~65%。